我就这么说吧,除了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这种西方全面碾压中国的很短的时期,在秦始皇以后直到现在,以及未来可预见的时期,也就是人类文明史最主要的这两千多年,都不可能再有另一个基建狂魔。
很多人把这归结为什么技术难度,什么财力物力,这就简直是舍本逐末。
你技术好,你有钱,你吃苦耐劳,你去建,建了干吗?奇观误国么?
除了公元前的那些金字塔、空中花园什么的,人类进入封建王朝以后谁还去干那吃力不讨好的事?
这是我在之前的一个回答,中国是全世界主要文明里的一个特例,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在两千年前就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这世上只有两个国家,一个中国,一个外国,这不是网络上的梗,而是历史的总结。
再次申明,我不是狂热的民族主义者,我认为中国落后世界的地方也有,但在政治学、社会学这个领域,中国绝对是领先世界一个文明量级的。
秦汉时期的中国,完成了人类文明史上最难的两个成就。
第一,就是通过商鞅变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改革,允许土地买卖、设立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实现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统一市场,给资本主义中国打下了基础。
第二,就是汉初的一系列改革,常平仓、盐铁专营、重农抑商,这是为国家干预市场打下了基础,到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了世界上大国里唯一的无神论价值观,因为没有神,所以统治阶级只能选贤而不能选仙,为后世的科举考试和文官治国打下了基础。
这两个成就难到什么程度呢?就是直到现在,真正彻底完成这两个成就的依然只有中国一个(周边几个儒学国家也许能勉强达到)。
美国和西方的本质依然是贵族制而不是文官制,事实上罗马本来有可能成为第二个中国,但很可惜,罗马之后欧洲就彻底失去了建立全欧洲统一市场的机会,美国曾经很有希望成为第二个中国,但是受英国的政治传统影响太大,苏联也曾经有希望成为第二个中国,可惜文明稍微落后了一些。而印度希望未来能够成为第二个中国,很遗憾希望渺茫。
这两项成就有什么用呢?那就是能解锁目前人类已知的最高级的国家形态——文明型国家。
文明型国家的具体内容就不展开了,只要知道它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规模庞大。
是的,规模足够大你就是文明型国家,规模不够大你就是不是文明型国家。
很多人会说你鬼扯,大和国家形态有什么关系。
你有没有想过,在工业时代以前,要怎么维持一个像古代中国这么庞大的国家?
历史上不是没有大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蒙古帝国,可它们为什么都在很短时间里分崩离析?像奥斯曼帝国是其中残存最久的,对很多地方不得不采取半自治的统治方式,即便如此真正地跨亚非欧的极盛期其实很短,统治人口巅峰也仅有一千多万,和古代中国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
古代的通讯、交通条件下,要维持一个庞大帝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人们无法交流,特别是在欧洲式的封建制度中,人们被束缚在领地里,因为无法有效交流,语言会自然形成分化,语言的分化又会进一步让文化产生差异,最终分裂为一个个小国。
要维持一个中国这样的庞大帝国,必须有统一的语言,但只有统一的语言是不行的,没有交流语言就会分化,怎么交流呢?一个是靠文官制度,要想当官必须学好当时的普通话,也就是官话,另一个就是靠统一的全国市场,商品经济的大范围人员流动,没有经济上的这种强劲纽带,就没有文化上的统一。哪怕秦始皇再怎么推行书同文,随着时间流逝,语言文字会自然地出现漂移。
为什么战国时期各国产生了自己的文字体系?就是因为春秋战国是欧洲式的封建分封制度。
为什么秦汉以后各地没有产生自己文字体系,甚至连语言都趋向一致?就是因为秦汉以后的中国是个资本主义的有统一市场的中国。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古代史,你会发现很多的政策,为什么中国古人选择这样的道路,都有了答案,那就是维护这个统一的市场。
为什么是郡县制?因为郡县制是最有利于土地资本主义的,如果都是封建领地,土地资本无法自由流动。
为什么是儒家?因为儒家就是两千年前的北美清教徒主义,是最讲究现实,最看重实业,最有利于土地资本主义发展的。你换成墨家全给你共产了。
为什么是科举制?因为九品中正制让中国又回到了西欧封建贵族那一套,中国又被割裂为一个个门阀世家的领地,老百姓只知领主不知国家,导致秦汉中国在南朝终结,北方的唐朝一系取得新的正统,重建了统一大市场。
为什么重农抑商?这不就跟现在重视实体经济避免脱实向虚一样吗?历朝历代后期不都开始卖官鬻爵?卖官卖给谁了?谁买的?真的抑了商么?别扯淡了,其实质是官商绅一体,官员本身就是大地主,又通过土地资本的产出进行大规模加工和贸易,最后用商业的钱去买官,完美的旋转门。
所以当世界进入公元纪年以后,只有中国成为了文明型国家,而欧洲大部分国家还处在领主制,连民族国家的影子都没有。
所以你听说过欧洲古代有什么超级工程么?不算埃及、希腊、罗马这样和后世欧洲全然不同的国家形态(除了罗马爱修路,其他都是为了神庙一类的奇观),当欧洲进入封建领主时期的时候,它怎么可能去修超级工程呢?它的经济动因是什么?为了和其他领主贸易?其他领主同意了么?
这就是我为什么说此前没有、此后也很难有中国这样的基建狂魔。因为基建是要有经济动机的,是要有收益回报的,不是什么我技术好炫技,或者我有钱撒币,基建基建,是基础设施,是为公众服务,更直白点说就是为市场服务。
郑国渠,都江堰,你说它是为哪一家哪一户服务?不是啊,一个带动了关中的农业发展,一个让四川成为粮仓。
长城,你说它是为哪个封建领主服务的?不是的,是四百毫米等降水线,长城这么一修,你墨西哥人……咳咳,你游牧民族就过不来了,这一大片都是老子的农业工厂,还有西域通商陆路通道。
大运河,直接让南北方的贸易难度下降一个等级,什么是漕运?漕运就是古代的高铁啊。
退一步来说,这样的大工程你就是给到欧洲的那些封建主手里,他都会给荒废掉,为什么?因为维护成本太高。
长城啊,从秦始皇开始到明朝一直不停地修建,就那崇山峻岭的地形,就古代的生产力,如果不是一个靠着统一市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来维系的庞大帝国,根本就无法维护。
大运河,自建成开始每年都是大把银子撒进去,要疏浚要养漕工,哪个欧洲小国能支撑得起?
但正像我们现在的高铁虽然大部分亏损,但是带来了巨额的间接经济效益一样,这些超级工程为什么历朝历代都要维护下去?就是因为它们对国家统一市场太重要了。
咱们的老祖宗们真的不是闲的没事就去造奇观,经济啊,都是为了GDP。
什么是鸦片战争?不是历史书上什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中国和文明开化的西方的战争。西方闲得蛋疼来开化你?
鸦片战争的实质就是自成体系的中国大市场和以广阔殖民地为基础的西方市场的碰撞。
我们输了,就是因为我们的市场规模占世界的比例小了,是规模上不再有优势了,换成唐朝打得你不列颠屎都冒出来。
金灿荣教授说过一个观点,英国是一千万人崛起,美国是一亿人崛起,中国是十亿人崛起。
很多人没明白这句话的分量。
先不谈崛起,你能维持一个十亿人的规模而国家不走向分裂,这已经是人类已知的最高文明难度了。
只有规模上去了,基建才能有价值。没有规模,基建屁都不是。
美国是靠什么超越老欧洲成为世界霸主的?海权?
放下刻板印象,美国是车轮上的帝国,它完全是靠火车和汽车这两种新的交通工具而崛起的。
人类的历次工业革命,你去仔细研究一下,最核心的技术进步是什么?
物质(青铜、钢铁、新材料)、信息(造纸、印刷、电报、互联网)、能量(烧开水、烧开水、烧开水)——以及以上这三大要素的传输方式。我称之为工业革命四大要素。
英国掌握了煤炭,这是能量,同时掌握了帆船,这种当时最先进的传输方式,所以才崛起成为世界霸主。
美国掌握了石油,这是能量,同时掌握了火车和汽车,这种当时最先进的传输方式,所以才崛起成为世界霸主。
然而发现问题了么?火车最早是诞生在英国的啊,汽车诞生在德国,现代石油工业兴起于东欧。为什么最后是美国摘了桃子呢?
因为美国太大了。
火车、汽车、石油都是在十九世纪开始应用,而美国十九世纪整个西方规模最大的两个国家之一。
因为规模足够大,美国人可以建起至今难以超越的铁路网,1890年,美国铁路总长163596英里,运营职员约750000人,运输货物达792亿吨·英里。客运量达125亿人·英里。
你得有足够的人、足够的货,铁路才不至于亏损。英国本土狭小、人口又少,没有这么庞大的规模优势,你也搞16万英里铁路?能收回成本么?能维护得起么?就为了老佛爷去打猎方便点?
到一战前,连德国的经济都超过了英国,英国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啊,德国可是几乎没有,但德国国土面积比英国大,人口多,所以它的铁路里程比英国多得多。
做为比较,电缆行业本是英国首屈一指的行业,可是在1912-1913年,包括电缆在内的电器工业总产值是相当于德国的三分之一左右。铁路本最先起自于英国,但是到了一战爆发这一年,德国国内铁路线长度有6.2万公里,是英国的一倍有余。
有了足够的规模,基建才有意义,有了好的基建,又能进一步提升社会运转的效能,继续扩大规模。古代中国为什么长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积最广的国家?嗯?
对了,前面说美国是十九世纪西方规模最大的两个国家之一,另一个呢?答案是俄国,但是自然条件没有美国好,制度上也比较封闭落后,文化上被西欧排斥,所以基建比较困难,发展得慢了一步。
现在知道冷战为什么是美苏冷战了吧?
中国的老祖宗们通过远远超越时代的顶层设计,让中国成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又用大量的超级工程,巩固了这个文明型国家的形态。
文明型国家比民族国家好在哪儿?就是好在能容纳更多的地域差异、文化差异,能让东北的汉子和南方的靓仔用各带乡音的普通话交流,就是好在人多,规模大。
大就是正义。
现在中国搞的这些基建项目,就是靠人多嘛,靠地大物博嘛,只有规模上去了才能摊薄基建成本,一座桥几十个亿建在那,一年只有五辆车经过,运的还都是土豆白菜,你这个基建成本要到宇宙热寂了才能收回来。
人多了,客流量大,地大物博,货车就多,这样一来,哪怕不收过路过桥费,间接带动的经济发展也足够覆盖基建成本了。
我们为什么要搞一带一路?就是要用基建把市场搞得更大一点,规模再上一个台阶。
还有一个更直观的基建项目,就是城市,中国从古至今都是百万人口城市最多的国家,古代的长安、邯郸、江陵……除了近代以外,中国的城市化率和其他国家就是两个级别。
城市就是最基础的基建,城市里需要大量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道路、上下水、城墙、坊市、路灯,这些都是白花花的银子,没有足够的人口规模,根本支撑不起这样的服务。
但是城市把人聚集在一起,大大减少了沟通交易成本,就像工业园区节省了大量物流成本一样,是规模化集约化的胜利。所有那些认为城市不好,乡村才好的朋友,很遗憾,人类的未来就是城市化,进一步城市化。
中国目前的大规模基建,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为什么?因为人类历史上就没有这么庞大规模的国家进入工业化,就没有过这么庞大的统一市场。
还是回到鸦片战争。英国用他的世界贸易体系来打自成体系的中国,一打一个赢。
但是现在我们面对同样拥有世界贸易体系的美国,他未必输,但肯定赢不了,为什么?因为他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已经被我们狠狠地啃了一大块,G7国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比例从70%掉到40%。
所以我为什么敢说以后也未必有中国这样的基建狂魔。
你要完成类似中国这样的大规模基建,好的,首先请完成文明型国家建设,打造一个十亿级别的统一市场。不然你像印度这样,十亿人,十几种官方语言,地方利益盘根错节,500公里高铁五年只修了10公里,坑死日本人。印度老百姓实际上处于半自治状态,文明没有整合,各自的社会圈子独立,只是在一个名叫印度的国家里各自生活罢了,自己的小日子过得好好的,没有强烈地与其它地方互通有无的需求,要啥基建?
中国以后,只有美国和苏联曾经很有希望成为一个文明型国家。
可惜的就是美国没有走上未曾设想的道路,政治体制依然有贵族政治的残余,而贵族从来都是分化的力量不是整合的力量,所以表面上是两党越来越极端,社会越来越撕裂,实质上是商业贵族之间越来越分化。
而苏联走偏了,具体不展开讲了,单单是国族认同这一点就没做好。
而现在,随着各个国家民族意识的增强,同时社会在不断地极端化,再想整合不同民族形成新的文明型国家已经几乎不可能了,窗口期已过。
欧洲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其实只有那么四个,北方的三大蛮族日耳曼人、凯尔特人、斯拉夫人,还有南方的拉丁人。大家还都同属于印欧语系。你看现在他们自认为同一个国家民族么?打打闹闹那么多年,军事整合失败。欧盟建立那么多年,经济政治整合同样失败。
不会再有文明型国家了,除非很远很远很远的未来,全人类经过大的变革消除了种族、语言、文化上的差异,整合在一起成立地球国。
所以结论就是,不是文明型国家,就无法维持庞大的国家规模和统一的大市场,没有庞大的国家规模和统一市场,就无法支持大规模基建。
而文明型国家,在可见的人类历史中只会有中国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