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2022 时间:


随着风起陇西的热播,又掀起了一阵三国热,很多三国迷都把这部剧看做是三国的衍生作品,虽然是以真实的时代和人物作为背景,但主角却是两个虚构的人物。

这也是原著作者马伯庸所擅长的,马爵爷说过,历史留着大量的空白,需要我们用想象去填充,马伯庸的很多作品都是这样,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大量的史书里没有,但肯定需要补充的情节。

风起陇西也是这样的情景,在真实的诸葛亮北伐的基础上,虚构了主要人物和故事,围绕着如何扳倒李严这个终极目标,间谍与反间谍之间,进行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很多人喜欢三国,是因为三国的热闹和英雄辈出,但似乎自从刘备死后,三国就进入了一个相对平淡的时期,尤其是后期的蜀国,简直没有拿得出手的名将。

电视剧以虚构的人物为主角,可能也是暗和了蜀国后期人才匮乏的窘境,那么蜀国后期人才凋敝,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寒门逆袭的失败

三国可以从很多角度去看,如果只从个人成败角度来看三国,那么三国讲的其实就是寒门逆袭失败的故事。

刘备曹操孙权都是典型的寒门,刘备是织席贩履之徒,曹操是宦官之后,孙策祖上是个卖西瓜的,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出身都不高。

东汉末期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世家大族大范围垄断官场的局面,袁绍他们家就是典型的四世三公,世家大族的垄断性可想而知。


很多人误以为世家大族就是靠着有人做大官,然后代子孙荫庇,事实上世家大族之所以能成为世家大族,还有个重要因素,是因为他们垄断了知识。

在纸张和印刷术都不发达的汉代,一个人想获得知识,是很不容易的,很多世家大族,都有自己的家学,很多师承关系都非常明确,积累下来之后,全天下最有文化有知识的,就是这些世家大族。

剩下的,像刘备这种,属于有一定实力的,可以去读书,像刘备就是拜了卢植为老师,才获得了被士人认可的入场券,像吕布这种人,注定不能成功,因为全天下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都看不上他。

在当时,一个普通人想要逆袭,是几乎不可能的,就算是像刘备曹操这种下层士族,逆袭都是非常困难的,当然他们都遇到了机会,那就是汉末的天下大乱,给了普通人以军功搏官爵的机会。

曹操曾经公开求才,招天下有才无德者,公开与当时的一品性高下论人才唱反调,在战乱的时代,这几个人评价军功和军事才能,各种占领了属于自己的一块地盘,开启了高光时刻,但最后还是没能扭转寒门的局面,依然被士族给湮灭了。


诸葛亮是曹操的继任者

如果我们从人才观的角度来看,诸葛亮是曹操真正的继任者,因为诸葛亮在蜀国推行的人才战略,跟曹操时代的魏国是一样的,那就是用法家思想,打压士族。

曹操一死,曹丕就扛不住了,立马改变用人策略,开始重用士人集团,最典型的标志就是,曹丕重修了孔庙,而曹操当年可是连孔子的嫡系子孙孔融都敢杀的。

而且曹丕还解散了青州兵,这是当年曹操起家的班底,也是最底层的流民组成的部队,解散这些人,意味着普通人的上升渠道彻底没了,想要通过搏军功换官爵的时代结束了,原来出身底层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想的可不是公平,而是如何保住自己的权益。

后来曹魏的人才道路,就高出了九品中正制,彻底向士族低了头,后来干脆被世家大族的司马氏给取代了。


而诸葛亮这边,刘备死后,一直坚持用法家来治国,尤其是保持着对四川当时士族的打压,这导致了当时士族对蜀汉集团的严重不满,天天散播投降言论。

而东吴这边,一开始也是外来势力,但很快就彻底和当时士族融合了,东吴政权成了当地士族的代表,东吴四大家族陆、顾、朱、张,分别在朝廷都有任职,可以说东吴是彻底做到了和但是士族融为一体。


蜀汉无解的困局

明白了蜀汉打压士族的政策,就能明白为什么蜀汉后期人才凋敝了,人才人才,首先你得有人,蜀汉的地方小,人口基数本来就小。

这样出人才的概率就已经很低了,再加上又不跟当地士族充分合作,无法吸收当地的优秀人才,刘备集团外来的人才到了后期真的就断档了。

姜维还是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带回来的,曹魏人才多,因为他本来就面积大,人口基数大,又能充分吸收士族,人才自然就源源不断了。


蜀汉最后亡的时候,是诸葛瞻带领着一群官二代们,去拼死抵抗,而那些士族,早就发表了投降言论,巴不得曹魏大军赶紧过来。

整体来看,蜀国打压士族最厉害,最先亡国,魏国对士族既有合作又有打压,第二个亡国,吴国完全和士族融合,最后一个亡国。

最终还是士族赢了,寒门进入晋朝之后,出路基本上都被堵死了,而中国也迅速进入了一个腐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