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2022 时间:

古装谍战剧《风起陇西》播出后,一开始收视率一般,各种观点都有。

有人说是因为不想看杨颖,这实在是很奇怪,她又不是主要角色,出场也不早。

有人说是因为台词太现代化,其实也可以理解,古人说话也不是用书面语,电视剧不可能用《三国志》的行文风格说台词。

还有人说剧情太晦涩,看不懂,这其实勉强还算是一个靠谱的理由。

《风起陇西》虽然背景是观众比较熟悉的三国,但该片本质上还是在三国基础上的架空故事,和《三国演义》的内容相差甚远,一些主要人物的名字和机构的名称对于观众来说都是新鲜事物,看不懂倒也正常。

本文就用几段文字简单介绍一下《风起陇西》的大中小历史背景以及大致剧情脉络,希望能够对那些“看不懂”的观众有所帮助。

一、大背景—三国

《风起陇西》的历史大背景是三国初期,刘备已经去世五年,蜀汉和东吴已经修好,诸葛亮也已经平定蜀汉南方,并将大本营前置汉中,在曹丕去世曹叡即位的当口发动北伐并取得相当大的战绩。

曹叡派曹真和张郃领大军增援,张郃在街亭连续击败蜀汉军队,诸葛亮首次北伐失败,归国后自贬三级,以右将军领丞相事。

除了军事热战之外,三国之间还展开了一系列的人口战、经济战和谍战。

比如蜀汉用他们特有的直百五铢钱大肆收割益州百姓财富的同时,直百五铢甚至还渗透到了曹魏和东吴,同样也收割了他们的经济。

此外,蜀锦也是蜀汉进行经济战的重要工具,当时的蜀锦甚至可以充当货币硬通货的角色,为蜀汉创造了大量财富。

诸葛亮收服蜀汉南方之后,一方面利用云南的铜矿大量制作直百五铢钱,另一方面提倡蜀汉民众种桑树织锦,蜀汉用直百五铢和蜀锦从曹魏和东吴换回了大量物资,因此蜀汉在经济战上不仅不吃亏还大占便宜。

《风起陇西》的关注点则主要在谍战和科技战,也就是蜀汉司闻曹和曹魏间军司之间的斗争,以及曹魏窃取蜀汉连弩技术的渗透。

此外,三国鼎立,蜀汉和东吴是弱势一方,曹魏是强势一方。如果蜀汉不思进取偏安一隅,那么曹魏将凭借强大的战争潜力轻松碾压蜀汉和东吴。

因此,诸葛亮鉴于三国形势制定了以攻代守的战略,一方面北伐是兴复汉室的必然过程,另一方面北伐也可以最大限度干扰曹魏的战争实力增长,最大可能延缓蜀汉被消灭的时间。

当然,诸葛亮北伐还有第三个原因,那就是蜀汉朝堂斗争的需要。

二、中背景—朝堂

《风起陇西》并不只关注谍战,其中还有大量篇幅在描写蜀汉朝堂上的斗争,和一些观众印象中诸葛亮在蜀汉一言堂的情况不同,实际上蜀汉的朝堂要比东吴和曹魏都要复杂很多。

曹魏的朝堂相对比较简单,曹丕篡位时采取了九品中正制笼络士族,因此他和曹叡时期曹魏的朝堂就是铁板一块,曹叡死后则是皇帝和权臣的矛盾,主要是曹家和司马家的较量。

东吴的朝堂相对复杂一些,主要是孙家为代表的淮泗集团和江东豪族之间的合作和矛盾,东吴前期的将领如周瑜等人都是淮泗集团的骨干,中后期的陆逊等人则是江东豪族骨干,东吴统治者代表的是淮泗集团利益,他们和江东豪族之间有合作也有对抗。

蜀汉的朝堂最复杂,主要分为三个派别,本地的益州士族是一派,刘焉刘璋父子带来的东州集团是一派,刘备入川带来的荆州集团是另一派。

最要命的是,这三派之间是一层压一层的关系,以李严为代表的东州集团在刘璋时期是压着益州士族的,刘备来了以后,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集团又压住了东州集团。

于是,荆州集团在最上面,东州集团在中间,益州士族在最下层,这样一来益州士族就对蜀汉产生了极大的不满,所以蜀汉灭国时正常情况下还是能接着打的,但益州士族早就不满荆州集团和东州集团的统治,在他们的胁迫下,刘禅不得不干脆投降,不投降也没办法,蜀汉早已经失去了益州本地士族的支持。

《风起陇西》着重刻画了李严和诸葛亮的矛盾,除了他们个人恩怨之外,这背后其实就是东州集团益州集团和荆州集团的矛盾。

刘备活着的时候,李严的地位很高,毕竟他和法正都是东州集团的大佬,诸葛亮当时还没有开府的资格,下达命令还得通过尚书令李严。

刘备去世的时候,他必须将权柄交给荆州集团的代表诸葛亮,李严以东州集团代表的身份担任副手。

诸葛亮开府之后大权独揽,汉中成了诸葛亮事实上的地盘,李严的主要地盘则在江州,两人之间大部分时间还是合作,但少不了有权斗,其中个人恩怨只是一小部分,更重要的还是两个集团之间的矛盾。

诸葛亮力主北伐,李严和益州士族反对北伐,根本原因在于利益,北伐需要钱和资源,这些东西大部分要从益州士族手里拿,他们自然不愿意。而荆州集团只有通过不断北伐才能紧紧掌握住兵权,同时将益州士族牢牢压制住。

所以,《风起陇西》中李严联合益州士族弹劾诸葛亮就是蜀汉三大派别之间的斗争。

多说一句,《风起陇西》中的丞相长史杨仪戏份很多,他甚至还是司闻曹的创始人之一,很多观众因为《三国演义》的关系对杨仪观感不好,同时还觉得他官小,一个长史能是多大官。

实际上,丞相长史是一个大官,相当于丞相府的丞相,由于诸葛亮丞相府基本等同于蜀汉权力中心,杨仪的实权那是相当大,而杨仪本人的能力也很强,一直受到诸葛亮的重用,因此李严他们确实非常忌惮杨仪,杨仪也因为行事风格得罪了很多人。

在《风起陇西》中,杨仪之所以要求司闻曹冯膺尽快把“街亭情报案”结案,就是怕李严拿这个做文章,李严很难动得了诸葛亮,但他扳倒杨仪还是有可能的。

所以,司闻曹中冯膺和李邈的背后是杨仪和狐忠,杨仪和狐忠的背后是诸葛亮和李严,诸葛亮和李严的背后是荆州集团和东州益州集团联盟。

三、小背景—谍战

《风起陇西》选取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的街亭之败为故事切入点,然后围绕着曹魏和蜀汉的谍战展开故事。

很多观众对蜀汉司闻曹和曹魏间军司感到一头雾水,实际上你把他们想象成克格勃和中情局的关系就可以了。

司闻曹,下属司闻司、军谋司、靖安司和主记室。

司闻司负责对蜀汉境外派遣间谍,刺探各种政治和军事情报,同时还负责间谍的训练、潜伏和联络。

可见,司闻司就是司闻曹的核心部门,简单说就相当于军统局的情报处、行动处、训练处和人事处。

军谋司负责对司闻曹搜集到的情报进行分析和汇总,这个部门相对来说职能比较简单,属于策划和分析部门。

靖安司负责蜀汉境内的反间和治安工作,防止曹魏和东吴的渗透以及五仙道的作乱,说白了,靖安司类似于国安部门,和司闻司一样重要,都是司闻曹的核心部门。

主记室负责司闻曹内部的总务和后勤,有点儿类似余则成负责的天津站机要室或者类似军统局的经理处和总务处。

如果用一个公司来做比喻,司闻司大体相当于公司运营部门,军谋司相当于企划部门,靖安司相当于人事和行政部门,主记室相当于后勤部门。

曹魏那边的间军司是什么架构《风起陇西》里没有详细说明,但从糜冲担任的天水郡间军司司马这个职务看,曹魏间军司有点儿像军统架构,中央有总部,各地有分站,所谓天水郡间军司司马糜冲就相当于《潜伏》里的天津站站长吴敬中。

至于被曹魏招安的五仙道,其来头也是不小,五仙道的原型是五斗米道,其创始人张陵据说是张良的后代。

刘焉统治益州时,五斗米道第三代传人张鲁用刘焉的兵占领了汉中然后成为一个割据政权,刘璋统治益州时因为张鲁不服,就杀了他母亲和全家,两家结仇很深。后来张鲁投降了曹操被封为阆中侯,食邑万户。

因此,以五斗米道为原型的五仙道至少在表面上是亲曹魏反蜀汉的,汉中则是他们的老根据地,因此司闻曹靖安司的一部分精力是用来对付五仙道的。

对于《风起陇西》来说,其谍战戏主要有两层剧情。

第一层是围绕“街亭情报案”展开的,具体包括“蜀汉卧底白帝是否叛变”、“张郃进军情报如何出错”、“曹魏卧底烛龙到底是谁”三个谜团展开。

第二层是围绕曹魏“青萍计划”展开,具体包括“如何盗窃蜀汉连弩技术”、“曹魏和五仙道联合”两个计划。

多说一句,有些观众对《风起陇西》里一些正面人物关系还有一些不解,为什么诸葛亮、冯膺和荀诩都是正面人物,可他们三个人却似乎也在内斗。

实际上,这就是层次和境界的不同造成的。

荀诩最关心的是“小我”,也就是他、妹夫陈恭和妹妹翟悦的安全和幸福,然后才是司闻曹,再然后是丞相,最后是蜀汉。

冯膺最关心的是“中我”,也就是效忠丞相,然后是蜀汉,他为了丞相可以牺牲陈恭和荀诩,甚至牺牲自己。

诸葛亮最关心的则是“大我”,也就是蜀汉的命运,他明明知道李严也是忠臣,但为了延续蜀汉的国祚,只能继续打压李严和益州士族集团。

因此,不同境界、不同层次的几位正面人物,也会产生矛盾和斗争。

综上,《风起陇西》虽然是一部真实历史背景下的架空谍战剧,但该剧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叙事风格看起来很有质感,服化道制作比较精良,演员演技也很出色,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要求观众追剧时要具有一定的历史常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当然,这并不是《风起陇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