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字数不会太多,但在简短的篇幅中,或许能够解锁到茶饮包装的一个重要用途。
一切,从两个不同颜色的杯子说起。
瑞幸有两款杯子最常用,一个是小蓝杯。一个是小黑杯。
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你说,颜色不一样,一个是蓝色,一个是黑色。
说出这样的答案,我猜你是一位文学爱好者,而且精通的是当下最为流行的文学——废话文学。
开个玩笑,活跃下氛围。我们看看官方的答案。

答案就是——咖啡豆不同。
小蓝杯使用的是拼配咖啡豆,将多种不同产区的咖啡豆按比例混合,口感风味更加稳定且平衡。
小黑杯使用的是耶加雪菲、云南红蜜、花魁等单一产地精品咖啡豆,也就是常说的SOE。具有产区当地风味特色,更纯粹独特。
以及——容量不同。
小蓝杯容量为16盎司,约470ML。
小黑杯容量为12盎司,约350ML。
以上是官方解释。
但还有一个细节是,虽然小黑杯的容量更少,但价格却比小蓝杯更高。
以美式为例,小蓝杯的标准美式售价为14元,而用小黑杯的花魁美式售价则为19元,价格相差5元。
虽然同为纸杯,但熟悉其品牌的消费者,仅通过杯子颜色就能清晰的辨认出,对方手中产品的价值,甚至能够判断出消费者对于咖啡口味的喜好。
此时,同样品牌的产品,仅仅因为一个颜色,就将让产品价值进行了提升。就如迈巴赫,虽然车子的前脸标志是奔驰,但中柱或车尾则是迈巴赫的标志,与奔驰做了区隔。

迈巴赫标志

奔驰标志
在茶饮店中,有这样一个现象,品牌为了提升品质,在推出新品时用了更好的原料,如茶叶、糖或者乳制品。
往往前期会通过大量的视频、图片、文字对该原料进行说明,甚至不惜请来明星代言,证明其产品的优质与差异。
但这种价值感多停留在宣传阶段,消费者购买后,因为杯子的大同小异,并不能有更多的感知。
顾客购买一杯饮品,不仅取悦于自己,也有人希望旁人能够通过不同的包材差异,判断自己对于品质的追求。
假设,一个品牌在做一款升级型产品时,将杯型或者杯子的颜色做特定限制。后期,同样规格、等级的产品也延用这类包材。长期宣导后,或许就能给消费者留下印象——此类包装的饮品是该品牌高级别的产品。
即使是包材相近,但不同的颜色已经将品牌的产品划分了等级。无异于重新创造了一个新品牌。
当然,前提是品质与宣导、价格对等的情况。
消费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悦己”,这种愉悦不仅是口感、风味,如果能换来他人的认同,更佳。

马斯洛需求层次
这也就是马斯洛5大需求中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乃至于自我价值实现需求的表现。
茶饮店,从一个生产产品的“工作间”,上升至茶饮品牌,并被消费者广泛传播,其底层逻辑,正是满足了这些根本需求——好喝,不贵,还有面子。
满足这些需求的方法,有可能就藏在你门店中换了造型、颜色的杯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