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2023 时间:

引言

中国古钱币,始于战国,终于清代;而现代钱币,始于清末民国初(公元1911年)。 它们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在正面有“半两”字样的钱文,而背面则是在古钱正面的中心有一只蚁鼻的图案。

中国古代钱币之所以在历史上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货币体系,就是因为它在形式、铸造技术和流通方式上的独特性。 古币之所以能具有如此之高的地位,也是和它们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分不开的。

古币作为一种特殊货币形式,它有着与其他货币截然不同的特殊性。 这种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它们具有不同于其他货币形式所具有的一些特殊之处。

其中就包括: 它们是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种类最多、数量最大、流通范围最广(从西汉至清代)、形制最为复杂独特(从战国至近代)、使用最为频繁和价值最高(从唐代一直到清代)、形制最为独特且最为稳定(从东汉至清光绪一直到民国年间)等五个方面,这也决定了它们在钱币史中所具有的地位。

因此,研究古币尤其是研究中国古币不仅可以丰富我们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知识、更可以加深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之了解与认识,而且还能从这些特殊现象中发现古代人们生产生活之智慧与科学文化成就。

而其中就包括了中国古代独特货币形式以及背后蕴含着的古人们对钱币研究与思考。

一、战国时期铸钱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货币铸造和使用最活跃的时期,当时的货币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交子,即铜钱的前身,因其形状似古代的钱文“半两”而得名; 另一种是刀币,即青铜刀或青铜矛上铸的钱文“宝货”二字。 这两种货币后来都被秦始皇统一了。

在中国的货币发展史中,钱币从诞生到最终定型、成熟,这是一段漫长而又曲折艰难的过程。

二、唐代钱币上的蚁鼻

唐五铢的钱文“五铢”,系从“半两”演变而来。 公元780年左右,唐德宗李适为了避免战乱频繁,决定放弃开元通宝,并下令铸造五铢,这就是唐五铢钱。

五铢钱铸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以前,在唐朝货币中铸行时间最长、流通最广、品种最为丰富的货币。

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五铢钱凡重一斛四(两),直一斛二(斤)。” 五铢钱与开元通宝形制相似,大小也相近;但铸造工艺粗糙,钱文、文字笔画纤细草率;其流通范围远不及开元通宝。

三、清末民国“半两”钱币

光绪26年(1900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大量用银铸造“光绪元宝”钱来挥霍。

1907年(宣统3年)清政府财政发生危机,开始发行“大清银币”、“半两银币”等币以补充财政不足,并于1909年正式启用北洋户部“大清银币”半两。

宣统3年,辛亥革命爆发。 当时,袁世凯为窃取革命果实大肆屠杀革命党人。

四、蚁鼻钱为何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蚁鼻钱受到人们喜爱的背后,也隐藏着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物以稀为贵”。

而在这之中,还有这样一种说法:“金银本就稀少,如今又被虫蛀蚀如此之多,价值自然就大打折扣了。”

而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解释了为何蚁鼻钱如此之受人喜爱的原因。

毕竟在我们看来蚁鼻钱是一种非常普通的东西,它不像金银那样常见。 然而在今天看来,蚁鼻钱似乎更像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艺术品”和“收藏品”;它既不是一种很值钱的货币,也不是普通的艺术品和收藏品;但它却又不仅仅是“艺术品”和“收藏品”那么简单,其背后还有着非常深刻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