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2023 时间:

之前,咱们聊过大秦帝国,这次咱再顺着聊一聊之后的大汉。咱们客观来看: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完成统一,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我们今天一定不能无脑的吹捧商鞅的做法,它只是在战国那个黑暗森林法则下,行之有效的战时政策。可以在短时间内凝聚国力,灭六国完成统一。但是你统一之后还继续法家那一套严刑峻法,最终秦帝国二世而亡,15年就嗝了。


▲耗费几百万生命建立的大秦帝国仅二世而亡


我看商鞅变法那几期,评论区很多人都说:我是抛开时代背景谈问题,忽略了商鞅变法对中国统一的历史意义。但是我们很多人给出的观点:其实是事后诸葛亮。我们既要站在历史的角度看问题,也要站在现在的角度看历史。因为秦帝国短短15年的寿命,并没有真正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实际上,世界上其他古代文明,实现过短暂的一统,但之后又四分五裂的现象多的很。最典型的就是亚历山大帝国,依靠君主的个人权威和绝对的武力确实能够实现地理上的统一,但结果往往就是随着君主的个体死亡,他所建立的帝国也随之四分五裂。



而在事实上完成中国统一、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把它固化下来,成为一个延续千年的政治传统,最主要的贡献者是汉,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汉武帝。因为按照易中天先生的观点:秦汉第一帝国是中国第一次从邦国时代进入帝国时代、从封建制过渡到郡县制。相当于电脑第一次运行这套系统,秦是帝国系统1.0版本,有很多bug。首先指导思想错了——法家,手段也错了——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是一种政治谋略学,用来武装帝王还可以,教育民众就太不合适了。像商鞅那样使用暴力就更是大错特错,思想问题岂是用暴力可以解决的?


▲汉初的无为而治为武帝后来的大有为之政打下了基础


而汉朝作为帝国系统2.0版,在吸取秦速亡的教训后,不能也不敢使用暴力,因为汉的建立就是打着“诛灭暴秦”的旗号。所以汉建立后的60多年都是奉行黄老学说,无为而治,与民休养生息。《史记》记载:汉初地税只有十五分之一,到景帝时代又减到三十分之一。经过了前面4代皇帝、60多年的经营,到了武帝时代,国库里面穿铜钱的线都烂了,粮仓里面的粮食都装满溢出来了,大街上你要是骑一匹母马都不好意思出门。


▲汉初诸侯国对中央政权是极大的威胁


有了雄厚的国力支撑:到武帝手上才开始着手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中央集权帝国。所以历史上之所以把秦皇汉武并列,因为汉武帝干的事就是秦始皇想干却没有干成的。但武帝刚即位的时候,发现枪杆子、钱袋子都不在自己手上。首先,虽然经过景帝时代的七国之乱,不会再出现大的诸侯王反叛向中央发动进攻,但小诸侯王加起来也会在财政上分走很大一块。



第二民间豪强并立,大肆兼并土地,让农民成为佃户,收成都归我地主豪强,导致国家缺乏足够的农业人口。豪强还有私人武装,在基层对百姓有很强的控制能力,事实上和中央政府形成了竞争关系。而且民间可以铸币、冶铁和制盐。这三个在当时都是暴利行业,汉建立的时候,刘邦为了向豪强让步,允许民间私营。你像七国之乱里面的吴王刘濞,之所以敢带头造反,就是因为吴国在长江下游,煎矿为铜,煮水为盐,雄厚的财力就是它谋反的后盾。


▲推恩令的策划者——主父偃


针对国内诸侯、豪强林立的局面,武帝的手段是软硬兼施。首先体制内的诸侯,因为毕竟都是皇亲国戚嘛,不好直接来硬的,最好是推恩。那推恩令可以说是“史上最成功阳谋”,诸侯国的土地原来只能嫡长子继承,那现在我皇恩浩荡,其他儿子也能分一块,儿子的儿子再分一块。名为推恩,实为分国,这样几代下来,所有的诸侯国都被肢解为小块,我想收拾就拾你。



比如每年祭祀的时候,诸侯王都要根据封国的人口数上缴一定数量的黄金,如果黄金的成色不好,或者缺斤少两,就夺你的爵。这叫酎金夺爵,实际上就是故意找茬。仅在元鼎五年,武帝就一次罢免了106个列候,里面就包括刘备的老祖宗鹿亭侯刘贞,所以刘备最后只能织席贩履了嘛。


这么一套下来,体制内集权,财权和政权问题算是解决了。接下来就是那些体制外的、掌握着大量财权的富商大贵,拥有私人武装,控制基层的地主豪强。那武帝具体措施就是:扫黑除恶,打击民间资金。



你比如说元朔二年,武帝颁布的《迁茂陵令》:规定财富在300万钱以上的巨富豪门,一律举家迁徙到长安附近的茂陵,也就是武帝自己的陵墓。那300万钱相当于今天的亿万富豪,政府每家补贴20万钱的拆迁费,再授予荣誉称号——“感动大汉百大人物”。所以“茂陵子弟”就是当时富二代的代称。

但是如果你在规定时间内敢不迁的,财产一律充公。那当时的财富主要就是土地、房产这些不动产。这些富豪急于出售,被政府低价收购,然后再分给无地的流民。政府提供低息贷款,每年只收取十分之一的税。这样一来,政府不仅打击了地方豪强,直接放在身边监控起来,而且劫富济贫,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农业人口。


▲《汉武大帝》中的郭解


但是,如果遇到头铁,真敢不迁的,那直接扫黑除恶。比如当时颇负盛的民间豪侠郭解,他以自家财富不足300万为由,请求朝廷准许不迁徙。如果这位郭大侠通过法定程序提出诉求,那或许还有斡旋余地。但他偏偏相信:只要上面有人就没事办不成。上层路线直接走到了汉武帝的姐夫兼小舅子、大将军卫青那里去了(我上面有人)。那武帝是什么人啊:能把路子走到朝廷大将军,这种人放到民间我能放心吗?所以以杀人罪逮捕郭解,夷三族。


▲官营盐铁是保证古代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至于打击民间资本,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政府垄断盐铁经营和铸币权,从汉武帝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是这样的。为了社会稳定,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生活必需品和战略资源必须由政府垄断。因为任何一个正常的国家都绝对不能允许民间资本的规模发展到,形成一个足以中央与抗衡的财力社会。为了小部分人的私利,甚至利用手段左右政府决策。



因为秦的统一就曾得益于巨商大贾:乌氏倮,就是寻秦记里面的乌家堡的原型,大秦国营牧场厂长兼农牧业部部长;寡妇清,大秦稀有金属有限公司女董事长。那最著名的——吕不韦,商人的势力可以“建国立君”,左右朝局。那既然可以把你扶上马,也可以拉下马。


商人这个群体从战国到秦汉一直就不受待见,到了西汉,趁着文景之治的黄金期,商人是赚的盆满钵满。等到汉武帝要打匈奴了,向商人收税,这些巨商大贾不是偷税漏税就是瞒报财产,所以桑弘羊就给武帝支了一个很牛逼也很损的招:就是鼓励民间告密,一旦查证属实,没收全部财产,分一半给举报人。这么一来,你可以想象一下看老百姓是什么反应。




这些个政策以一出台,武帝就将国家的钱袋子牢牢抓在自己手上,用以支撑接下来对匈奴的大规模作战。而且对民间资本的打击,还有一个长期效应:就是让人们不敢去经商,更多的人力资源就被投入到实体经济上去,要么去种田,要么去当兵打仗。而你从后来的效果看,打击民间资本、打击豪强,对国家硬实力的增长确实有积极的作用。


以上这些手段多管齐下,汉武帝真正把国力凝聚到他一个人的手上,那接下来就是解决汉朝立国60多年的边患——匈奴。西汉立国的时候,刘邦就斩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那这里的“功”就特指军功,因为汉武帝是继承并发扬了秦的军功授爵制的,叫武功爵。再配合上面这些政策的引导,当兵打仗几乎成了普通人上升的唯一出路。



另外武帝不看出身,破格提拔像卫青、霍去病这样的新兴的军功集团,卫青就是个骑奴出身,他娶了汉武帝的姐姐,武帝也娶了他的姐姐。两人共轭姐夫和小舅子。那霍去病是卫子夫姐姐的私生子,被姨夫当儿子养。


用这种出身寒微的人,从底层给你拔到重要岗位上,就保证了他们对匈作战积极性,和对武帝本人的绝对忠诚。那卫青是中国历史上少有得到善终的名将,谦虚谨慎、勤学善思,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从不居功自傲,和武帝是千古知遇君臣的榜样。



而且武帝对军功的赏赐非常丰厚,漠南之战,据《汉书》记载,卫青比岁十余万众击胡,斩捕首掳之士,受赐黄金二十余万斤。那西汉的黄金储量是非常丰厚的,这个你可以看下海昏侯墓的考古。


在武帝的大一统政策下,大汉帝国就成为一架精密组装的战争机器,对外战争可以动员空前的资源。比如漠北决战,汉朝出动骑兵10万骑、辎重备用马匹4万骑、步卒五十万。这些人力、物力在当时其他国家看来都是天文数字。



而且在武功爵的刺激下,就把民众的积极性全部调动到对匈奴作战上。在昂扬进取、蓬勃向上的社会风气下,父母给孩子起名,特别是男孩,往往都是以扫灭匈奴和勇武刚强为名。霍去病、赵破奴、张辟疆、韩安国、李广、苏武、王霸、班勇。这些从出生就背负着使命的大汉男儿,在抗击外敌,开疆拓土的战场上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刚强豪迈、铁血尚武那个时代的主题,我们现在把男性成为汉子,原意就是匈奴对汉军的称呼,就像中原王朝称游牧民族为蛮子。而汉族这个伟大的名字,是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同仇敌忾,在扫灭匈奴、保家卫国的战场上,大汉铁骑用铁和血铸就的。也正是在汉武帝时代,汉民族第一次完成融合统一,奠定中华民族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统一国家。



从东海之滨到极西之地,都留下了汉人的足迹。我们的祖先战胜了匈奴、扫灭了南越,甚至将大汉的赤旗插到了帕米尔高原以西,威震世界。汉武帝刘彻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而“汉”本身,也已经成为勇猛、刚强的象征。



“汉”这个字的原意是什么呢?《诗经》云:“维天有汉”,汉的原意就是“宇宙银河”。两千多年后的1995年,在新疆和田,出土了一块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八个大字的汉代织锦护臂。


据《汉书·赵充国传》记载“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公元前60年,汉将赵充国讨南羌,一举平定西域。据天文学家推算:下一次五星连珠会在2040年9月9日再现,冥冥之中复兴的号角已吹响,因为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