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运动 时间:


养生气功八段锦是中国古老养生智慧的结晶。这不是夸张,是一种平常的陈述。

如果追溯八段锦源头,可以追溯到上古巫术舞蹈和祭祀舞蹈。这是有历史证据的,马王堆44幅导引图中,有不少动作就和现在流行的立式八段锦类似。而马王堆导引图被证明是古巫术舞蹈和祭祀舞蹈动作。

不只中国,印度流传下来的古典舞,就很好地保留了祭祀动作。观看印度电影舞蹈,也能从中发现,八段锦的一些动作片段。


立式八段锦八式动作是经过至少数百年演化,也正因为如此,立式八段锦版本很多。我之前也介绍过中医大、少林版、体育总局版、胡海牙版。

但无论哪个版本,“双手托天理三焦”(名字可能不同)总是排在第一位。

而且,掌握了“双手托天理三焦”的精髓,完全可以贯通全部八段锦。

我原创的“伸懒腰八段锦”正是基于对“双手托天理三焦”的理解。

可以说,精通“双手托天理三焦”,就搞懂全部八段锦的动作了。


一、“双手托天理三焦”来历不凡

先不说马王堆导引图中手托天的动作。中国第一部养生气功专著《养性延命录》中,有关“叉手托”的动作记录很多:

如:“又伸兩足及叉手前卻,自極復三。”

虽然这是坐式动作,“叉手前却”是叉手伸直向前,如果变成立式动作,则很容易变成上托。

“次又引兩鬢髮舉之一七,則總取髮,兩手向上,極勢檯上一七,令人血氣通,頭不白。”

而这个动作,则基本上就是“双手托天”,是两手从头两侧“极势抬上”,就是向上托到头顶。

五代末宋初蒲虔贯《保生要录》记录了至少八段锦六个动作,其中“双手双拓,如拓石法”就是类似“双手托天”。

南宋曾慥《道枢》“众妙篇”据说是八段锦完整八个动作的最早出处,其第一个动作就是:“仰掌上举,以治三焦也。”

明朝冷谦等人记录的坐功八段锦中,多按摩和静功,其中最像导引术的就是“叉手双虚托”,然后攀足。其实,就是“双手托天”。

可见,“双手托天”根正苗红,贯穿古代养生导引术变迁史。



二、“双手托天理三焦”是最好的入门动作,是天然的呼吸法配合动作


对从没接触过八段锦的朋友来说,“双手托天”这个动作并不陌生。因为,每个人都会做伸懒腰,而且,伸懒腰常常会双手交叉上举。经常坐办公室的人士,坐累了,下意识就会,叉手托天。

因此,学习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这个动作是最容易入门的。

而且,这个动作很容易配合呼吸,简直是天然的呼吸法配合动作。

两手上抬,身体就会不由自主,吸气上提。

巧妙的是,放松状态时,还是逆腹式呼吸:胸腔上升,吸气,小腹自然收紧;而两手下放,胸腔不由自主下降,小腹放松,气下行。



三、“双手托天理三焦”也是精通八段锦最好的助力


“双手托天理三焦”这个动作,可以练习八段锦三大基础功:站桩、呼吸、入静。


当肩宽站立,膝盖微屈,两手抱腹时,固定这个动作,就可以当站桩练习。

当身体上托下放,上下起伏时,就可以用这个上下动作配合练习呼吸,而且还能达到:身体与呼吸上下相随,身息相依,心息相依。

当立正姿势,两手下垂时,又可什么也不做,练习静功内守,止息一切念头。

凭借这一式,很容易精通八段锦,至少可以做到:

预备站立时,两脚抓地稳如山;两手交叉上托时,力从脚趾起,到脚跟,到小腿,到大腿,到腰胯,到背脊,到颈项,到头顶,到两手,一节节贯通;两手下放时,身体又一节节放松到脚底。

掌握到这种拉伸和放松,就可以利用“双手托天理三焦”练习八段锦其余各式了。



四、“双手托天理三焦”八式贯通法门


1. “左右开弓似射雕”式的应用


“左右开弓似射雕”这一式,在古法导引术中也很常见。

《养性延命录》中说:“直引左臂,拳曲右臂,如挽一斛五斗弓勢,盡力為之,右手挽弓勢亦然。”

孙思邈《千金方》中说:“以手如挽五石力弓,左右同。”

与现在流行八段锦不同在于,古法不强调,手指的手势,只是强调“挽弓”这种状态。

因此,只要将“双手托天理三焦”的两手分开,头顶一左一右,一推一拉相互张力中,就完成了头顶左右开弓。两手上下左右变换,可以在身体四周形成拉弓势。而且,效果媲美马步姿势摆好再拉弓。



2. “调理脾胃臂单举”式的应用


将“双手托天理三焦”的两手感觉,变成一个手上托,将天地反转,上托也同于下按。那么就可以变成,“一手上托”,“一手下按”,不就是“调理脾胃臂单举”吗?

而且,顺着“托天”的感觉,感受上托下按,其实已经比网上不少视频更标准了。体育总局版“调理脾胃须单举”式的不少示范,下按的手是向后的,并不恰当。

如果我们研究古法力式八段锦,会发现不少版本的“双手托天理三焦”的名称其实包含了上托下按。

如:金倜庵记述的“真本岳飞八段锦”第一式是“拔地擎天理三焦”。

1917年,濂浦和铁崖记录的“岳武穆古传八段锦”第一式是“提地托天理三焦”。

因此,“调理脾胃臂单举”本身就可以用“双手托天”原理来理解。



3. “五劳七伤向后瞧”式的应用


如果将“双手托天理三焦”式的双手下按,将托天抬头向上力,变为左右力,并将身体上提的感觉用上,那不就是“五劳七伤向后瞧”嘛!

如果说,“双手托天理三焦”是上下拉伸,节节贯通的动作,那么“五劳七伤向后瞧”就是左右拉伸,节节贯通的动作。

“向后瞧”有不同练法,但每一种都能用得上“双手托天理三焦”的蕴意。



4. “摇头摆尾去心火”式的应用


我之前曾多次讲体育总局版“摇头摆尾去心火”过于复杂,失去了导引术简要义,而且,很不容易把握“摇头摆尾”。

因此我曾介绍少林八段锦,单侧转动摇头摆尾;也介绍过胡海牙版采取太极拳“搂膝拗步”法,转胯推掌。

但是,如果把握了“双手托天理三焦”上托下放的连贯劲,体育总局版摇头摆尾也能练出圆融贯通义来。只需要把上下拉伸变成左右转以及划弧劲,动作缓慢,始终捉住那个劲不散,左右转前摇头,后随摆尾,自然也能一气连贯。

只是这个时候,两手变成内在的手,变成了以“头”为托天的手,以“左右前后”为天,以腰臀为地。



5. “双手攀足固肾腰”式的应用

“双手攀足”和“双手托天”一直以来都是亲兄弟。“坐功八段锦”是将两者连贯起来的。

之前也讲过,部分版本“双手托天理三焦”是包含下按地的。因此,将“双手托天理三焦”应用“双手攀足固肾腰”,是自然而然的动作。

上托放松,变弯腰两手按地,就是纯正的两手攀足了。当然,你想把下按的手掌变成爪抓住脚脖子,也没有问题。


6. “攒拳怒目增气力”式的应用


“攒拳怒目”这一式,我以为体育总局版以及很多版本都不太对。因为,现在的练法基本上都是“冲拳”,而不是“攒拳”。“攒”是慢慢握拳,然后固定不动。并不需要前冲左冲的。

“真本岳飞八段锦”这一式名字为:“握固定睛增臂力”。用的就是握固姿势,眼睛瞪大。

而台湾收藏的清朝八段锦配图,也是两拳身两侧握紧,并不前冲。

基于此,我认为,如果将“双手托天理三焦”理论用于此式,那么此式的练法,就是,将两上托手,变为拳,身两侧握紧,一前一后拉撑,身体配合,如同托天劲。

7. “背后七颠百病消”式的应用

“背后七颠百病消”其实本来就包含在“双手托天理三焦”里面。

现在,有些八段锦练法为了增加难度,故意在“双手托天理三焦”两手上托到头顶时,带动脚后跟抬起。

这就是将“背后起颠”直接融入到“双手托天”动作里了。还别说,其实挺自然的。你想,托天的时候,不就是带动身体也上伸嘛,脚后跟抬起来,十分和谐。

当然,将“双手托天”应用到“背后起颠”,把两手身两侧下按,“头”当手托天,脚跟抬起,更佳。



“双手托天理三焦”是不是很牛。

朋友们!自己也可以琢磨下,试试呢!

是不是还有不同的理解。

欢迎批评讨论。


卫昌国学

2023年2月